欢迎访问大连风行传媒有限公司网站!
传媒知识

首 页 > 传媒学苑 > 传媒知识

企业导入CI的目的和原因

编辑:FxMedia 时间:08-02-25阅读:

媒体企划广告基础知识一:企业导入CI的目的和原因

企业导入CI的目的和原因很多,但一股情况下都要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定CI导入目标,实施CI战略。根据众多的成功范例,企业导入CI的动机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企业经营不振的现状,克服经营困难,活化企业组织,振奋企业精神;

(二)改变陈旧、落后的企业形象,树立崭新的企业形象;

(三)变更企业名称,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角化经营;

(四)转变企业经营方针,重整企业理念,适应“二次创业”需求;

(五)顺应“国际化”潮流,改变不能同国际市场接轨的形象识别系统,适应国际竞争需要;

(六)导入新的市场战略,开发新产品上市,借助CI导入迅速打开市场;

(七)强化企业的对外宣传、公共关系和促销活动,改变企业实力强大,但形象传播力弱的现状,提升企业实力形象;

(八)实现企业的改组、整顿,提高管理效率;

(九)消除负面影响,克服不利因素,创新企业形象。


媒体企划广告基础知识二:中国CI 的基础与实务

中国CI的基础

为什么中国从80年代末期开始,CI特别被人关注,而且发展势头非常好?中国不是很准确地,不是很完整地导入CI的企业,目前大约有2000家左右,每年导入CI的企业在不断扩大,我觉得,中国之所以出现CI热,有两个原因:一是竞争的国度;二是传播的国度。

中国市场发展从这几年竞争角度来说,经过四个阶段。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市场竞争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竞争什么呢?价格。老百姓手上钞票很少,买东西希望买*********的东西。

到80年代初,尤其到中期,老百姓手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并明白一个道理,东西便宜固然是好事,但是东西便宜买来之后质量不好,维修费实在太高,而且很麻烦。于是进入第二个阶段,质量竞争。这时候质量好贵一点值得。国外的产品普遍受人欢迎。

到80年代末,老百姓开始发现好多的产品质量都很好,有一年中国电视机质量评比,评出了二十个第一名。这个时候竞争什么?品牌。当时有很多企业为了发展品牌做了很多的努力。这些企业到现在差不多都成为佼佼者。

今年开始,到下世纪初,中国企业竞争进入第四个阶段,叫淘汰竞争。从价格到质量、品牌到淘汰,所谓淘汰竞争是以占有市场更多的份额来挤垮同行作为竞争目的的竞争。挑起这个竞争的企业之一是长虹。长虹从1996年上半年开始价格普遍下调,挑起一场电视机价格大战,长虹最高调价幅度高达18%,康佳紧跟而上,最高调价幅度高达20%。长虹高叫“太阳最红,长虹最亲”,康佳的口号是“谁能够升起,谁就是太阳”,都很有豪气。这两家企业的调价,导致像TCL、像熊猫这些厂家纷纷不得不加入竞争。这个竞争将导致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大量的、小型的电视机厂倒闭,第二个结果是将这些厂家成为他们的配套企业,或者是转产别的行业,中国的品牌开始向大企业集中。显然,淘汰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悲壮程度都是以前没有过的。

我去过一些地方,发现中国是企业品牌最多的一个国家,到任何县市都可以见到没有喝过的啤酒,没有抽过的香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规模小、产品成本高,这样的状况肯定要改变,改变的方法就是以市场淘汰为代价的,这样血淋淋的厮杀已经拉开帷幕,不管是主观的参与,还是被拉进这个竞争之中,企业家都将面临跨世纪的决策。

那么,怎么做?

竞争的另一个方面是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在全国有30多个灌装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从美国拿过一分钱来扩大再生产。“水淹七军”,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广和、四川的天府可乐、沈阳的霸王寺、广州的亚洲汽水,统统挤掉,目前,只有健力宝苦苦挣扎。健力宝的实力和他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健力宝目前固定资产大概有十几个亿的人民币。可口可乐总裁讲过一句话:“你们曾经说东方魔水,如果我可口可乐懒得看到你的话,我可以把你们几年生产的产品统统买下来,全部倒入太平洋,我不会眨一眨眼睛。”所以,中国企业家有一句行话,叫别给老外盯上,因为你干不过人家。P&G和日本的花王,两家公司进入中国,六大洗发水把中国所有的洗发精,全部挤向农村;奥妙、碧浪、太子、宝莹四大洗衣粉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目前年产5万吨以上的洗衣粉厂只坚持了一下,像活力28。活力28实在承担不起巨额的广告费,而搞新产品开发,但开发得也不是很成功,它开发的第二个产品是矿泉水,喝起来总感觉到里面有泡泡,品牌延伸做得很失败。活力28明确表示,很可能会与别人合资或成为别的加工厂。

如果中国市场进一步放开,汽车、摩托车、家电这些产业更惨。因此,中国的企业家一方面内部的竞争很激烈,另一方面要面对跨国公司的竞争。与跨司对着干,这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与拳王泰森说“我们较量较量”。雀巢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的计划是进入中国7年之内,一分钱也不赚,只要宣传就行,中国企业做不做得到?不要说7年,只要3年,老总就坐不住了,很多老总希望当年投资,当年出产品,当年收回最好,因为它的实力不行。在这样严峻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我们中国企业家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一个人没有危机感就没有上进心,一个企业没有危机感,这个企业绝对没有发展前途。我们看到好多企业家,挣了一、二个亿的资产后,飘得不得了,好像可以将地球倒着转。实际上这样的企业实力,不过是小型企业的实力。确实应该有一种危机感,否则,危机马上就来了。因此,我们企业有一种现象叫“各领风骚二三年”。
我们企业家确实需要全面的谋划。怎么谋划?我觉得面对这样的市场竞争,CI是企业发展谋略的一个重要手段,我曾讲过,目前企业的对策是三三三制。

第一个三是三个本,一个是成本,一个是人本,一个是资本。

要参与竞争,一定要将成本降下来,在管理上下功夫。中国不是没有技术,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管理跟不上,人本要用好。我一位朋友说得好:“当人发现第一罐金子以后,除了钱不是钱,什么都是钱。”我很赞同,当你经过原始积累之后,融资问题已不是问题,尤其是在中国,现在人才机制还没有完善,企业很难留住人才。第三是资本。企业光kao自身积累发展很慢,企业需要一个跳跃性的发展,这需要较雄厚的资本作后盾。

第二个  三是权力、智力、潜力。就是企业能不能用好权力、智力,能不能挖掘潜力。

第一,就是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很多企业听到政企分开很高兴,这只对了一半,因为实质上权力是一种财富,中国企业如果不善于和政府搞好关系,不善于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发展肯定受到影响。

亚洲四小龙之中,品牌培植最成功的就是韩国,韩国现代汽车的年产量180万台,比我国所有的产量还要高,它们培植的重要因素就是政府的支持。

第二,能不能用好智力。国外有种说法就是资本在1000万美金以上的企业,必须有外循环系统,就是要有外脑,要想办法得到专家,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跟着感觉走非常危险,不如跟着科学走。与其付学费不如请专家。过河可以摸着石头过,但是现在下海了,摸着石头过海,肯定会被淹死,这个时候需要有导航系统。

第三是要用好潜力。把企业的各种优势盘点清楚,将之用足用好。最后的三,就是名人、名牌、名企业。我称之为三名主义和三名哲学。

企业一定要培育一大批名人。比如说,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炳贵、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的马桂宁、大庆的王进喜,这些著名的人物都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企业培植名牌同时使企业成为著名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目前的竞争是最后的晚餐,现在我国的保护越来越少,这几年我们还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利用,可以把我们的销售网络建立起来。外国人进入中国以后,他还摸不到门。目前按照老外的思路来发展企业,不大会失败,因为它规范,但是绝对不会有跳跃性的发展,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我们不一样。比如到十字路口,他第一个问题会想什么,放个红绿灯,然后划两道杠,表示看到红绿灯要停。而在中国就不行,中国除了红绿灯以外,还要有岗亭和警察,还要有几个老头,才能将十字路口管好。在这样一种情形下,老外绝对找不出方法。

因此,进入中国市场一般都很迷茫。在这种优势情况下,我们能把我们的市场网络铺下去,在今后的竞争中,你的网络比你的产品还要值钱,这几年机会非常难得。

要把各种优势条件用起来,CI就是我们该用的优势之一。我们开什么研讨会,都喜欢突出它的作用。我感觉CI的确很有用,但是它不是万能的,只是企业发展中的辅助因素,是企业可供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不相信CI是错误的,迷信CI同样也很危险。

这是中国CI发展的一个基础,就是竞争的国度。中国门发展的第二个基础是传播的国度。

过去,我们电视很少,报纸也很少,现在,信息时代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个世界开始进入一体化的趋势。美国人一天要看到1500个广告,其中他只能注意到150个,记住15个广告。在高度的信息传播中能不能让别人尽快知道你,记住你,然后消费你的产品。对我们企业家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在这样的传播方式之下,如果不懂得按照CI的原则进行传播,你大量的广告就浪费掉了。现在打一个市场,拿几百万去打,如果不会打,几百万下去,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中国现在大量的宣传就像炸鱼一样。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企业家确实需要考虑如何把信息传递到最前位,最可能地减少浪费。

CI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的。  


相关标签:
上一篇:没有了!